全国咨询热线

400-123-4567

2025年国内充电桩存量市场规模或超3000亿元 东赢体育企业竞逐千亿市场赛道

发布时间:2024-03-06人气:

  东赢体育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回顾2023年工作时,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提到“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2023年,我汽车产销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东赢体育,市场占有率达到31.6%。

  记者注意到,充电桩产业也步入快速发展期。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2023年,充电基础设施增量为338.6万台,充电基础设施与汽车继续快速增长。桩车增量比为1∶2.8,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基本满足汽车的快速发展。

  充电基础设施作为服务新能源汽车出行,还在不断迎来利好消息。在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改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冷链物流、寄递配送设施建设。”

  充电基础设施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方正证券研报指出,中央重视力度加大,电车渗透率增长推动需求。“考虑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仍然充足,我们看好2025年—2030年新能源汽车销量渗透率增长,按中性假设2030年新能源车渗透率达90%测算,同年国内销量或达3811万辆;按乐观假设2030年渗透率99%测算,2030年国内电车销量有望超4500万辆。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充电桩产业叠加新能源车销量反向带动充电桩需求,我们认为双重刺激下充电桩行业有望迎来重大利好。”

  华西证券研报指出,整车和充电设施的发展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未来在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以及政策的推动下,国内充换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有望持续推进。同时,该研报预计充电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将更注重合理布局、高使用效率及更高效的充电时长等方面的优化,一方面将带动重点区域的需求释放,另一方面将推进快充等技术更新和应用。

  充电桩未来的发展规模有多大?民生证券分析师邓永康表示,经过多年政策鼓励,消费者对电动车的接受度逐步提升,不断优化的整车性能、成本经济性及快速迭代的上市新品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现有电池技术及整车续航性能下里程焦虑仍在,充电桩发展迫在眉睫,需求较为刚性,预计2025年国内充电桩存量市场规模或超过3000亿元。

  充电桩企业也在多维度抢抓市场发展先机。特来电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特来电已经构建了国内最大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也搭建了面向企事业园区的智能微电网,既能支撑大规模新能源汽车充电,也提高了绿色能源的消纳东赢体育,推动我国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上述负责人表示,根据中国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底,国内公共充电桩共计278.2万台,特来电累计建设充电桩超53.7万台,累计充电量276亿度,注册用户2000万,在公共充电桩数量、累计充电量以及用户数量都是行业第一,而且持续领跑全行业。

  记者了解到,特来电开创了有别于传统充电桩的“充电网”技术路线,能够在充电过程中,对区域内车辆进行智能的能量管理,让充放电的过程更有序、更安全。这种深度融合的智能充电系统,很好地支撑了未来更大规模的电动汽车充电。据悉,围绕充电网技术,特来电攻克了世界20项核心及卡脖子关键技术,获得知识产权1300余项。

  据特来电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充电网,特来电还在全国共计建设了300多座“光储充放检”一体化智能微电网系统,能够实现新能源车充光伏等新能源电,提高了电网对清洁能源的消纳。通过借助电动汽车富裕电量和退役动力的剩余电量,构建了以“充电网、微电网、储能网”为载体的虚拟电厂,能够辅助电网调频调峰。特来电母公司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底,特来电具备条件的可调度资源容量超过300万kW。

  2023年6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提到,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有力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

  如何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充电需求?特来电根据不同车辆、不同充电需求,搭建了公交、小区东赢体育、物流、园区、公共快充等五张充电网,服务私家车、网约车、公交、物流卡车东赢体育、公务车辆等充电。通过对产品持续创新和技术攻坚,满足了高海拔、极寒、高温高湿等不同苛刻环境下充电,已初步形成了城市面状、公路线状、乡村点状布局的充电网。

  特来电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年初以来相关政策的颁布以及国家领导人的论断和定调,充电行业将迎来快速发展东赢体育。由特来电领衔的充电运营商及上下游企业,在获得新一轮红利的同时,也将持续加强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逐步完善和拓展充电基础设施规模,加快构建充电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支撑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

推荐资讯

400-123-4567